默想
读经一:耶31:7-9
耶肋米亚先知生活在天主选民历史上最悲哀的时代。当时北国以色列被亚述所灭亡(公元前721年),以民则被俘巴比伦过流亡生活。南国犹大在公元前587年被巴比伦所吞并;民众则被俘到巴比伦,过奴隶的生活。先知向他们宣讲,告诉他们说:他们被俘,全因他们对上主不忠所致,他们痛苦的经验,变成了他们悔改的经验。在今天的这段读经里,先知改变了责斥的语气,而以好话来安慰他们。他预言说:好天主将引领“遗民”返回故土,天主必要亲自引领被遗弃的选民,安慰他们的伤痛,引领他们重回故里。对这些满心伤恸、流离失所的人们,天主不是审判者,是慈父,必要慈爱地照顾他们,犹如父亲如何爱护自己的子女。
读经二:希5:1-6
今日的读经二道出了大司祭的资格。要当大司祭的条件有二:
首先,他应是人民中的一份子;同时,他也应是天主的人,好能服事天主。司祭的职务是在献祭时,为人民奉献供物和牺牲,以赎罪过。司祭除了献祭外,还应同情无知和迷途的人。由于他是人,所以有人性,容易明白人的软弱,自然懂得同情,他一方面为自己献祭,另一方面为人民献祭。
第二,司祭应是由天主召选的。蒙天主召叫的司祭,才可接近天主,作天主和人之间的中保。在旧约时代,亚郎和他的后裔被天主拣选当大司祭。新约时期耶稣是人又是天主子,是人类唯一真正的大司祭。“你是我的儿子,我今日生了你。”证明耶稣降生的时候,是天父立祂为大司祭,正如耶稣亲口说的,“除非经过我,谁也不能到父那里去。”
天父立耶稣为大司祭,祂不仅死在十字架上作了赎罪牺牲,而且还自死者中复活起来,光荣地升天,在天主面前做我们仁慈的中保,成为众人及时的援助。
福 音:谷10:46-52
耶稣带着门徒,由一大群人伴随着,从加里肋亚起程,到耶路撒冷去。他们途经耶里哥,“耶里哥”位于耶路撒冷东北,是巴勒斯坦一座悠久的历史古城,街上挤满来自各地、前往圣城的朝圣者。它是耶路撒冷前的最后一个休息站,有「棕榈城」之称。
耶稣在那里施行了一个奇迹,圣史玛尔谷记载:有一个瞎眼的乞丐坐在路旁,瞎子听到了人声嘈杂,自然就问旁人,发生何事。很可能他已耳闻耶稣在加里肋亚以及耶路撤冷已施行过许多奇迹,而且他深信:耶稣就是默西亚——达味之子。
他就喊叫说:“耶稣达味之子,可怜我吧!”他深信耶稣一定能恢复他的视觉,即使别人阻拦,但他总是不断地叫喊着,耶稣达味之子可怜我吧!“你要我为你做什么呢?”表面看来,耶稣似乎多此一问,但实际上,耶稣这个发问是为加强瞎子的信心,鼓励他有意识地,公开地表达自己的需要。
瞎子说:“师傅!叫我看见!”在这故事之前发生的事件中,耶稣向雅各伯和若望提出同一的问题。雅各伯和若望的响应,就是要求分别坐在耶稣的右边和左边,即人家会看到和羡慕的位置,而普通人要敬仰他们。“叫我看见!”瞎子的要求跟雅各伯和若望的要求截然不同。他不要求被人看见,而是看见;不要求荣誉,而是视觉;不是凌驾普通人,而是成为普通人,加入他们的行列。
“去吧!你的信德救了你”。信德能开启人的眼目,使人看见耶稣是谁,这是天主的恩赐,人接受这份恩赐,对天主、对人和对己都有信心,自然能得治愈。
在故事的开端,巴尔提买坐在路旁,在故事的结尾,他在路上跟着耶稣去了。这就是做门徒的路,他获得天主的圣宠,完全投奔了耶稣。他虽不知耶稣要到那里去,但他深信:祂是默西亚达味之子,他决定做耶稣的门徒。圣史玛尔谷既把他的名字“提买的儿子巴尔提买”,记载在他的福音里。可见当时的基督信徒都是认识他的,所以他一定是当时一个相当出名的耶稣门徒。
瞎子相信耶稣是默西亚,不但重新获得视力,而且在路上跟随了耶稣。明眼人见耶稣的容貌与奇迹,却认不出祂是谁。可见那些单纯,没有俗世挂虑,只一心依恃耶稣的人,才能看见天主。
祈祷
慈爱的天主,我们常常因为心盲而处在黑暗当中,生命迷茫。今天福音中的瞎子听到耶稣,满怀信心地呼求和吶喊以获得光明,并走上救恩的道路。求你派遣圣神,使我们每次听到圣言,能相信并接受耶稣就是光明、就是救赎者,并透过祂的光照,而找到生命的真理与方向,继而在真理的道路勇敢前行。以上所求是靠我们的主,耶稣基督,阿们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