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宗要理讲授:尼苛德摩在与耶稣的相遇中找到希望(3月19日)

日期:2025-06-05 人气:172

圣座新闻室公布了教宗方济各3月19日的教理讲授文稿。教宗省思了耶稣与尼苛德摩的相遇,由此指出,我们不要将自己关闭在僵化和习惯中,生命在于转换的能力,以此找到爱的新方式。

由于教宗目前住院就医,当天例行的公开接见活动暂停。在省思了“耶稣的童年”这个主题后,教宗开始论述“耶稣的生活:与人相遇”,当天是第一讲。

在四部福音中记述了耶稣与人的相遇,我们从中看到,耶稣透过相遇赐予人希望的方式,因为这些相遇照亮了人的生命,带给他们希望。

《若望福音》第三章叙述了耶稣与尼苛德摩的相遇。这位犹太人的首领在夜间来到耶稣前,对于登门拜访,这个时辰非同寻常。夜间也许有一种象征性的意义,表明尼苛德摩的心境。他处在疑惑的黑夜中,看不到该当走的道路,显然需要寻找光明。《若望福音》一开始就写道:“那普照每人的真光,正在进入这世界。”(一9)尼苛德摩因此寻找耶稣,因为直觉到耶稣能照亮他心中的黑夜。

我们从福音的记述中可看到,尼苛德摩无法立刻理解耶稣对他说的话。在他与耶稣的对话中存在不少误解和嘲弄。尼苛德摩不明白耶稣对他说的话,因为他继续以自己的思维和范畴来思考。他是个公众人物,是犹太人的首领之一。不过,他可能感觉到自己的情况不再对劲,自己生活中的某些事不再起作用。他觉察到需要改变,却不知从何处做起。

我们每一个人在生命的一些阶段中也会发生这样的事。若我们不接受改变,若我们将自己封闭在僵化、习惯或思索的方式中,我们就会丧亡。生命在于转换的能力,以此找到爱的新方式。事实上,耶稣向尼苛德摩谈到“重生”,这不仅可能,甚至在我们生命旅程的某些时刻有必要。渐渐地,尼苛德摩将能懂得这句话的涵义,即若由圣神在我们内造生一个新生命,我们就会重生。

教宗解释选择尼苛德摩作为“耶稣与人相遇”主题的第一讲,是因为这个人以自己的生活表明,这种改变是可能的。尼苛德摩日后也做到了:他也在前去请求比拉多,为领取耶稣遗体的人的行列中(参阅:若十九39)!尼苛德摩最终见到了光明,得以重生,不再留在黑夜中。

改变有时让我们感到惊恐。一方面,我们被改变所吸引,有时渴望改变,但另一方面,我们喜欢留在自己的安逸生活中。耶稣提醒这位以色列的师傅尼苛德摩,以色列人在旷野中行走时也感到恐惧。为了摆脱恐惧,他们必须瞻仰梅瑟悬在木竿上的铜蛇,因此保存了生命(户廿一4-9)。唯有当面注视那令我们恐惧的事物,我们才得以摆脱恐惧。

尼苛德摩,如同我们所有的人,能够仰望被钉十字架的耶稣,战胜死亡的那一位,而死亡乃是我们所有恐惧的根源。我们也要举目瞻仰被刺透的那一位,让耶稣与我们相遇。在耶稣身上我们找到了希望,面对我们生命中的转变,得以重生。

0
付款方式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