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想
读经一智慧篇作者陈述人是万物中最尊贵的,因为人是天主的肖像,人属于天主,便有义务实践真理履行正义,不可逃避责任。但在现实中,往往是恶人当道,善人受辱,不禁使人质疑天主的存在。
为何那些叛离天主的人,要以凶狠的手段,无理迫害义人;因为正义和邪恶是对立的,义人们正直的行为和守法的模范生活,对恶人是一种无声谴责和控诉,成了恶人的眼中钉。
作者却指出恶人这样思想是荒谬及愚妄的,因为邪恶蒙蔽了他们的理智,看不清有永恒价值的天主。人死后要在全人类的审判者── 天主前交账,义人要获享现世痛苦辛劳的赏报,恶人必受惩罚。
读经二雅各伯书强调基督徒要小心自己的讲话。在团体与工作地方,人们总喜欢争第一,总喜欢和人比较,总希望事事胜人一筹,纷争、嫉妒由此而生。
雅各伯宗徒在此提出两种罪恶的源头:一是嫉妒,一是纷争。
嫉妒是一种私欲,与贪婪接近,所谓私欲,就是为寻求自己的利益而激起的欲望,在本质上是「为自己」。
表面看来,贪婪主要针对物,嫉妒主要针对人;实际上,嫉妒固然与人相关,却主要针对别人的拥有。因此,嫉妒别人的才华与嫉妒别人的财富,没有实质的区别。
嫉妒是一种贪婪,具体地说,它是对得不到的事物的贪恋。其可怕之处在于,它会使人在得不到别人拥有的物质或精神对象时,而将其摧毁。「摧毁」表现出来,较轻的是通过诬陷、诽谤、贬低等行为,使别人拥有的事物失去吸引力;较重的是干脆把别人除掉,这样,自己嫉妒的一切便消失了。「你们贪婪,若得不到,便要凶杀;你们嫉妒,若得不到,便要争斗。」。
纷争是一种结果,确切地说是私欲冲突导致的结果。纷争有时是由于双方想得到同一事物而引起的,有时是由于一方让另一方受损而引起。无论如何,嫉妒与纷争的共同点都是私欲,即对自我或自己利益的贪求与保护。
雅各伯认为这些都是愚蠢、不智的行为,这些绝不是来自天主,而是来自人们的自私与贪婪。雅各伯指出天上智慧的特征,是纯洁、柔顺与和平。由上而来便是由天主而来,天主是纯洁的,绝对没有任何错谬或自私的混淆。天主是纯粹绝对光明的爱,智慧的人是将自己的心灵,转向真理和天主圣爱完美开放的人。真正的智慧会带来正义的收成,是纯洁、和平、宽仁、柔顺、仁慈的善果。
福 音:马尔谷福音中耶稣第二次预言苦难,「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中,为人所杀;被杀以后,过了三天,他必要复活」。这个令人害怕的预言,事实上是使全人类得救的许诺。这个救援的希望,在旧约受苦的「上主仆人」图像的光照下,彰显耶稣的死亡在救援历史中的意义,这一切完全是符合天主的旨意。「他为了承担大众的罪过,作罪犯的中保,牺牲了自己的性命,至于死亡,被列为罪犯之中。」
这段圣经也教导我们,人类生命中有许多苦难,一时之间也令人难以了解,既使我们不了解也应相信天主的仁慈带领。
门徒们在路上彼此争论他们当中谁最大,门徒们希望成为团体中「最大者」,这个期望表达出人性深处的欲望,认为成功人士是「在上」,而失败的人则「在下」。
耶稣对他们说“谁若想居首位,就必须居于众人之末,做大众的仆人”遂领过一个小孩子来,给他们说: 「谁若因我的名字,收留一个这样的小孩子,就是收留我;谁若收留我,并不是收留我,而是收留那派遣我来的。」
『收留』的意思是关怀、善待。因耶稣的名字这样做,就是照他的意思、为了他的缘故而做。耶稣以这个小孩做比喻,进一步阐明在团体中居高位的意义,就是要门徒接纳团体中最微末的成员,为他们提供服务和照顾。耶稣自己和最微末者认同,因此也要求门徒在最弱小者的身上认出祂来。
在传教生活中,耶稣常常用小孩子来比喻谁是属于天国的人;耶稣甚至说:「谁若不变成小孩子不能进天国」,耶稣要人像小孩子一样的纯真善良。小孩也代表着生命的开始,在他们面前有整个的未来,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,他们所拥有的是美好的未来与明日。对每一个信仰耶稣的人来说,耶稣所提供给我们的福音,就是我们美好的未来与崭新的生命。一切摆在我们的面前,让我们不计任何的困难,跟随基督耶稣继续向前走。
祈祷
仁慈的天父求你赏赐我们恩宠,使我们明白你的圣言今天所要给我们的教诲,也使我们顺从圣神的推动,让我们日益相似于良善心谦的耶稣。跟在祂的后面,实践祂所要求的,在生活的具体环境中,发挥互助互爱的精神服务周围的人,堪配做一个真正的基督徒。
仁慈的父,也请赐我们天上的智慧,学习放下嫉妒和计较的心,以宽仁和良善的态度待人处事,成为一个缔造和平的人。以上所求是因我们主,耶稣基督,阿们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