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音:【谷9:30-37】
亲爱的兄弟姐妹们:今天的福音是耶稣与祂的门徒一同前往耶路撒冷,祂第二次预言自己的受难与复活:“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中,为人所杀;被杀之后,过了三天,祂将要复活。”当祂第一次预言自己的受难与复活时,伯多禄试图阻止祂,并责怪祂,但伯多禄心中所想的,不是天主的旨意,而是人的想法。而这一次,门徒们的心思更在别处,他们梦想着权力与伟大,想着在天主的国度中如在人世间的国度一样,能占据重要的职位,甚至为谁能坐在首位而争论不休。看来,门徒们显然没有理解耶稣的话语,也没有领悟祂的使命。
当耶稣发现门徒们这样的心思时,祂并没有责备他们,也没有谴责他们想成为第一的愿望。只是表明要通向这一目标的道路是十分的不同寻常:“谁若想做第一个,他就得做众人中最末的一个,并要做众人的仆役。”
或许我们会对门徒们感到失望,但我们真的比他们好吗?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耶稣的教导?渴望成为最伟大的,渴望站在顶端,渴望掌控一切和发号施令,这些愿望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吧?其实,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不就是要变得伟大,要身居高位、掌握权力,不愿屈居下位、服从他人吗?
“做众人的仆役”,这是耶稣自己的道路,祂亲自走过了这条道路。在祂的苦难与死亡中,祂成了众人的仆人,背负了我们的罪孽,承受了我们的恐惧与被天父遗弃的痛苦。祂的复活则是“位置的转变”:祂,曾自愿降至马槽与十字架的最卑贱之处,如今被高举,坐在天父光荣的右边。
毫无疑问,祂是“人子”,在祂身上,天主将自己交托给人类,但人类无法承受祂,因为祂象征着爱,而非权力。为了教导我们不需要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我们所向往的伟大,耶稣用一个象征性的行为来表明这一点:祂把一个孩子放在门徒中间。
当耶稣把孩子放在众人中间时,并不是因为孩子的纯真。孩子们有时也会争吵、嫉妒、固执、幸灾乐祸、自私和暴躁。耶稣在讲道时曾提到过一些孩子,他们吹笛子邀请别人跳舞,但别人却不愿意加入,结果引发了争执。耶稣把孩子放在中间,不是因为他们可爱或无辜,而是因为他们的信任,孩子信赖他们无需付出代价便能得到生活所需。
还有一点:当耶稣把孩子放在中间,祂也提醒我们,祂在弱小者、无权者和贫穷者身上,在那些通常不被重视、无人倾听的人身上遇见我们。但实际上,我们总是难以接受谦卑、服务和居于最后。
在约旦河的洗礼中,这位无罪者与罪人们站在了一起。随后,祂特别关怀那些弱小者、病人和被排斥者。祂与税吏和罪人一同进餐。在为门徒们洗脚时,祂为门徒们树立了服务的榜样:“你们明白我给你们所做的吗?”你们愿意走我所走的路吗?你们敢于像我一样生活吗?若是如此,你们中间不该像世俗权力中的那样行事。
这里所关乎的是内心的态度:一个人是否仅仅追求自己的利益、荣耀和权力——甚至是以牺牲他人为代价,还是他在即便身居高位时,仍然能够作为兄弟姐妹,愿意谦卑屈身,甘愿为他人奉献,充满爱心。
因此:“做众人中最末的一个”并不是为了单纯占据最后一位,也不是为了谴责首位的价值。而是关于动机和精神状态:“出于对耶稣的爱!”有一次,一位记者对德肋撒修女说:“即使给我一百万美元,我也不会做您的工作。”德肋撒修女回答:“我也不会!”
在信仰和对基督的爱中,也就是在我们与被钉十字架的基督的关系中,排名的次序变得无关紧要,世人的眼光也不再重要。“人在天主面前是什么,就是什么。”作为耶稣门徒的价值和地位,并不取决于出身、才能、职位或影响力,而是取决于服务的心、团结互助的精神:总而言之,就是爱!
耶稣为我们指出了道路,祂希望我们与祂一同行走。祂召唤我们跟随祂。愿祂的言语为我们指引方向,愿祂的榜样触动并激励我们,愿祂的圣神充满并赐予我们生命的气息,愿祂的光照耀我们,祂的力量坚固我们。阿们!
分享作者:王若翰神父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