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圣神是基督徒希望的源泉,如果教会是一只船,圣神就是推动她的帆,使她在历史的海洋中前行。”——本次,教宗在要理讲授中向信友们论述了“希望”的主题。这是教宗关于“圣神与新娘:圣神引领天主子民与耶稣、我们的希望相遇”系列的最后一讲。
希望是教会能给予全人类最美好的礼物。“希望”不是一句空话,也不是我们希望事情进展更好的模糊愿望:希望是一种信念,因为相信天主既许必践。因此,希望也被称为超性德行,因为它是天主所赐予的,而且有天主做担保。
散发和播种希望
“希望”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德行,帮助事情延续不断。比利时司铎及神学家康布兰(José Comblin)是曾在巴西服务的传教士,为穷人获释放奋斗一生,于2011年去世。这位神学家曾说:“圣神是穷人呼唤的起源,是赐给那些没有力量者的力量,祂引领受压迫的人民为获得解放和得以充分实现而奋斗。”因此,有信仰的人必须培养及滋润希望。
基督徒不能满足于拥有希望;也必须散发希望,成为希望的播种者。这是教会能给予全人类最美好的礼物,尤其在船帆似乎全都要落下的时刻。
爱是福传最有效的形式
伯多禄宗徒对初期基督徒提出的邀请:“若有人询问你们心中所怀希望的理由,你们要时常准备答复,且要以温和、以敬畏之心答复”(伯前三15-16)。这是因为并非论据的力量能说服人,而是我们晓得投入其中的爱,这是福传的首要且最有效的形式。它向所有人开放。
圣神使基督在教会内临在及行动
在关于“圣神与新娘”的17次要理讲授之后,教宗援引《默示录》在结束语中圣神和教会向复活的基督发出的呼求“请来吧!”(廿二17),以及初期基督徒的呼求“Maràna tha!”,即“主请来吧!”,指出这个呼唤和所表达的期盼在教会内从未消失。
除了期待基督的最后来临,也期盼祂在教会现世旅程的处境中继续来临。但“请来吧!”也是教会对圣神的呼求,许多赞歌和祈祷就是一例。
耶稣复活后,圣神是基督真正的‘另一个我’,也就是祂的代言者,使祂在教会内临在并行动。是圣神‘宣告未来的事’,并使人渴望和期待这些事。这就是为什么基督与圣神不可分离,在救赎工程中也是如此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