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今天在世界各地,花店可能是一年中最繁忙的一天,手捧玫瑰的情侣成为了街头最靓丽的风景。情人节,一个普遍流行于全球的节日,不仅仅是送花、赠礼、表白爱情的时刻,鲜为人知的是,绽开的玫瑰中浸染着三世纪的血色霞光,更蕴含着爱情的忠贞不渝。
情人节起源于天主教,每年2月14日也是圣瓦伦丁(也译为华楞定)这位教会圣人的殉道纪念日(Valentine's Day)。圣瓦伦丁是一位生活在公元3世纪的罗马天主教神父,他以仁爱与勇气为世人所知。历史文献记载,瓦伦丁不畏权势、坚持信仰,在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二世下达禁止士兵婚姻的命令时,瓦伦丁依旧为情侣们举行神圣的婚姻仪式。因为公然违抗皇帝,他最终在公元269年被判处死刑。因此,他成为了爱情、忠诚与信仰的象征。

爱,是天主教信仰的核心。天主教信仰中的爱,既是对天主的无条件爱,也是对他人的无私关怀。基督是爱的最终体现。耶稣基督在世时,以其无私的奉献与牺牲爱世人,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爱的象征。
《圣经》中,耶稣对爱的诠释极为深刻。例如,在《若望福音》13章34节,耶稣说道:“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:你们要彼此相爱,我怎样爱你们,你们也要怎样相爱。”这不仅是对基督徒的召唤,更是对世人的敦促——爱是人类最崇高的品质,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深厚关系的基础。
圣保禄在《哥林多前书》13章中给出了对爱的深刻定义:“爱是恒久忍耐,又有恩慈;爱是不嫉妒,不自夸,不张狂,不做害羞的事,不求自己的益处,不轻易发怒,不计较人的恶,不喜欢不义,只喜欢真理。”这段经文中,我们可以看到天主教对爱的要求:它不是一时的热情,而是一种长久的、无私的、为他人着想的奉献。婚姻中的爱情要求夫妻之间互相扶持,共同成长。正如圣十字若望在《灵歌》中写道:"爱不在甜蜜感受,而在坚贞意志"。
教宗本笃十六世也曾强调:“爱的本质就是牺牲与奉献,它意味着为对方着想,而不是自私自利。”基督的爱是超越一切的爱,它不以人的短暂情感为基础,而是以永恒的真理与神圣的旨意为核心。这种爱,是天主教所倡导的“无条件的爱”,它超越了人类的局限,追求更高的精神和道德境界。


情人节的不应仅仅是表面上的商业化活动,在这个充满浪漫与温情的节日里,我们应当记得,真正的爱情是基于天主的爱,是以基督为中心的无私奉献,是忠诚和牺牲。情人节不单单是给心爱之人的礼物,更是一次重新审视爱情和婚姻神圣意义的机会。基督是爱,愿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心存感恩,珍视每一份真挚的爱情与每一段神圣的婚姻。
编者:类思


